阅读历史 |

第274章 董其昌读书(2 / 2)

加入书签

“那倒不会,这只不过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学问。”董其昌笑着说道:“这是以前之人伪作圣贤言语,王文龙只是为之辨析。要解释起来他还能说自己是在为圣贤声冤呢,而且他的工作做得扎实,并没有妄加猜测,谁也说不出个不字来。”

陈继儒想了一会儿,笑道:“即便如此,此书只怕也要引起议论纷纷了,这研究了千百年的东西突然被他王建阳证伪,不知多少人脸上要挂不住呢。”

……

《尚书古文疏证》的出版被王文龙交给袁无涯来运作,看到此书之时袁无涯就知道这书籍的厉害,说不定要被禁。

在这年代,虽然法律禁止写小说,但是实际上写小说,哪怕是满纸污秽的艳情小说一般还真没多少人管,像《水浒传》这样鼓吹起义的作品也要等闹出事情来才会被禁。

真正被禁书的重灾区乃是思想界的书籍,就比如李贽的一堆书,在他死之前,长期都无法刊行。

此时苏州的书籍发行,按照法律规定,首先要由书商将书籍捆单交由苏州官办书院的司月审核,实际上没多少人做,而发行《尚书古文疏证》之前,袁无涯却专门跑下了完整的官方流程,就是怕《尚书古文疏证》闹出声量之后被禁。

直到《尚书古文疏证》已经是苏州官方批准的合法书籍,此书才敢刊行于世,上下使钱后袁无涯发行《尚书古文疏证》若不热卖个二三千册甚至都会亏本,不过他却依旧努力去做——这书是用来挣名气的,书植堂有这一本书就足够青史留名了。

……

顾梦麟骑着一匹白色骏马,在仆人伺候下急急忙忙的赶向杨彝家。

他今年才十七岁,江苏太仓大地主家庭出身,高中秀才,才名远播。

顾梦麟最喜欢和人辩论圣人经义,常发高妙之论以为自豪,其言论能开学者之惑,年纪轻轻就已经在江南有才子之名。

“子常,快出来,接到我信如何不事先开门?”顾梦麟敲开杨彝家的门,一路闯进内院,杨彝从书房出来,笑着说道:“昨天才接到你的信,以为你不会这么快赶来。”

“我有本好书要给你看,讲《古文尚书》的。”

杨彝如今也才十九岁,他刚刚拜了钱谦益为师,和顾梦麟是至交好友。

听到顾梦麟有书要跟他分享杨彝也不奇怪,他坐下问道:“你又看了什么东西?”

“我苏州书植堂刚出的《尚书古文疏证》,真真是好书,我看完就坐不住,专门跑来常熟要将此书拿给你看。”

杨彝此人家富于财,他家本来是常熟有名的大地主,但是家族并无什么文采,直到杨彝这一辈,父亲从小要求他结交文士,杨彝拜在了仅仅比他大一岁的钱谦益门下,用心苦读,终于开始有些成就。

杨彝和顾梦麟两人经常就儒家问题,反复诘难,试图“申明圣人之意”,两人吵架之后就一起写文章,此时已经有“杨顾”之称。

这两人在原历史之中将于二十年后东林党垮台之后组织建立复社,试图继承东林党的衣钵,杨彝更是被誉为复社眉目。

能够组织复社倒也不只是因为杨彝的学问水平多高,关键是这人家里是真有钱,此时他刚刚考上秀才,整天研究经义学问,也没啥要紧事情,得到王文龙的《尚书古文疏证》之后,拿起来便专心阅读。

最开始阅读才一个时辰,杨彝就已经忍不住,将书丢开,只觉胸闷气短。

“此书荒唐无稽,什么考据经义,我看他就是要颠倒是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