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章 办报(2 / 2)

加入书签

浪费民力。

王文龙昨天还在牢里看邸报呢,这时听到徐学聚这个要求只感觉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他直接说:“现在市面上许多抄报房都用蜡版印刷之法售卖邸报,获利颇丰,要不咱们布政使司衙门的塘报房也办上一份市售的报纸?”

徐学聚道:“这会不会太过市侩了?毕竟是衙门官办作坊。”

这年头官办作坊可以给官员印书,因为再是浪费也算风雅之事,但若是下场追求利益就会被指摘。所以之前的官办作坊就算想盈利也是印一些四书五经,最夸张也就是三国水浒之类,那都是百多年前的小说了,勉强也算是经典文学,说得过去,再时兴的书籍就不好印刷。要不然徐学聚根本就不用愁了。

王文龙闻言笑道:“咱们印邸报也是为了上情下达,归正民风,市面上的邸报多有捕风捉影之事,咱们的报纸便守公正、斥邪恶,每一篇内容都先由衙门审定了,也能起到沟通民情之效,甚至可言是宣扬教化,外人有何置喙之处?”

徐学聚听闻感兴趣道:“具体说说。”

这时徐学聚对于报纸这玩意儿还是没有确切概念,王文龙便描述道:

“这几日我一直在看福州城中的邸报,脑中构思出报纸之用大抵以下三种:

一乃宣扬朝廷政策,起化民之功;二则及时沟通信息,比如推广新作物、沟通买卖之事,方便商人地主生产生活;三则写些市井故事,娱乐百姓,同时直言臧否宣扬教化;四则也可刊登一些诗文,供诸生名士吟风诵月。”

政策新闻,商业新闻,市井八卦,再加上文艺部分,王文龙侃侃而谈,很快徐学聚就大概想象出了后世综合性报纸的模样,越听越是眼前发亮。

王文龙笑着说道:“若是真要印报纸,我也可提供一部消遣的小说。”

徐学聚好奇:“建阳又有佳作,这回写的是什么内容?”

《儒林外史》虽然是一本小说,但是因为写及儒门中事,而且情态极其真切,所以随着时间日久,在民间的讨论却一点也不见少。

如果说《三国》《水浒》等此时小说还在话本阶段,开头结尾都有大量提供说书人讲述的气口和大段无意义的动作、场面描写,那么《儒林外史》则已经完全是一种成熟的小说形态,这种小说和后世的小说已经没什么不同,《儒林外史》就只有一首开场诗,也没有大段大段的白描内容,出版的目的就是供文人阅读。艺术感敏锐的读书人已经不觉得谈论此书是丢面子的事情。

徐学聚也对这书颇为称道,闻言也是好奇。

王文龙笑道:“这次却不动大书了,我想写一部武侠小说。”

“武侠是何物?”

“《水浒》写的虽好,但是其中人物到底还是真实,我想写的却是高来高去的侠客,虽然人是刀剑武力之事,但是不入凡俗。”

徐学聚笑道:“倒有《剑侠传》的意思。”

王文龙点头:“正是如此。”

万历年间武侠小说的鼻祖《剑侠传》也已经出现了。

《剑侠传》的作者一说是王世贞,但不能确定,更大可能是补录大量前人的剑侠小说综合而成,虽然还没有大规模印刷,可因为它是由短篇故事组成的,所以其中几篇故事已经流传天下。

《剑侠传》加上此时流行的神怪小说、吕洞宾故事等等内容稍加演变,剑侠小说和武侠小说的世界观其实就已经出现。

王文龙之前就一直想试水武侠小说,只不过这年头的书坊购买书稿都是要买全本,没有写一章发一章的,一本武侠小说几十万字,这种类型的书籍之前从未在市面上出现过,书坊即使感兴趣,也不敢贸然投资印刷,书坊不敢购买写了就是白费力气,所以王文龙也就没有动笔。

他之前想着的是等到自己手头再宽裕些就先试着用蜡版印出简本,但现在却感觉在徐学聚的邸报上试水更加靠谱,毕竟报纸印刷一次不用写太多,如果读者反应不好直接结尾即可,可以大大减少前期投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