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7章(2 / 3)

加入书签

贡献。他深知,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百姓的支持,因此他始终关注民生,致力于改善百姓的生活。通过减轻赋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朱元璋成功地改善了百姓的生活,使得国家的实力得到了增强。

崔远,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他在朱元璋的身边,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为明朝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他的智慧和忠诚,使得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无人能及。

嬴政,虽然他并非明朝的皇帝,但他的历史经验和智慧为明朝的稳定和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建议和策略,为明朝抵御起义军的攻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朱元璋、崔远和嬴政的共同努力下,明朝成功地抵御了起义军的攻击,保住了江山社稷。这段历史,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

而崇祯皇帝,他从朱元璋的教训中汲取了教训,开始勤政爱民、励精图治,重振了大明的雄风。他深知,只有真正关心百姓的生活,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因此,他开始积极推动各种改革措施,致力于改善百姓的生活,提高国家的实力。

明朝的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朱元璋、崔远、嬴政和崇祯皇帝的英明领导和智慧,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这段历史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

始皇三十六年。

琅邪城外,王家村,玄清观。

云雾蜿蜒缭绕,一位中年香客在褐者搀扶下出现,带着两位随从,走过层层阶梯,来到道观门前。

“咳咳!李斯,这就是你所打探到的仙人居所?”

男子抬头,声音包含威严。

哪怕须发已然斑白,不时咳嗦,但目光所见依旧锋利如剑,震慑宇内!

他不是扑通的香客,而是诸夏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

跟在身后的两位也不是真正的随从,而是大秦的左丞相李斯,以及通武侯王贲!

大秦最有权势的三人,就这样站在了一所普通道观前。

“陛下圣明!”

李斯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偷瞄了一眼陛下神色后恭谨回复:“徐福仙师出海前曾在齐地酒后放言,邯郸王氏有观,名为玄清,其内隐藏彩霞,居住着能通宵古今的隐世谪仙!”

“臣也是在机缘巧合下,才得知这个消息。”

嬴政正要点头,王贲就先露出了鄙夷之色:“我说李斯李大人,你怕不是看秦律看傻了吧?随便在坊间听些流言蜚语也敢信!”

“如果这里真的有仙人,那为何徐仙师还要劳师动众出海寻三仙岛求长生药,舍近求远?”

“先是要三千童男童女,无数金银珠宝,不久前又请求陛下派遣神箭手猎杀蛟龙于汪洋,扫除出海阻碍。”

“难不成徐福其实只是个江湖骗子,从头到尾一直都在欺骗陛下?”

“嗯?”

嬴政皱眉,王贲也不在意。

虽然他行为鲁莽,可却是粗中有细。

从始至终,他就对这些个长生方术的真实性抱有怀疑,更别说什么仙人了。

今日拜访之事,他一直都是坚决反对的,甚至想要派人强行闯入道观!

如果这些百家把戏真的有效,那为何春秋战国诸王无一人可长生?

现在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

李斯见状,连忙笑着缓和气氛:“王将军何必如此暴躁,无论真假,既然我等都已来到观前,进去一看又有何妨?”

“况且我已先派人来访过了,肯定能保证安全”

“从古至今都流传着琅邪藏仙的童谣,这里未必就不会藏着长生之秘。”

“走吧!”

听见长生二字,嬴政收回目光,也不在意王贲的埋怨,在褐者搀扶下快步进步观前。

其实如果换做其他时候,嬴政未必会这般迫切追求长生,

只是最近一年,他已经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

以往一人就能够轻松应对的宗卷,现在必须要靠冯去疾和李斯协助才能堪堪完成。

更别说还有体力的衰退,不时的剧烈咳血。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嬴政心中已经知晓——自己的大限快要来。

他怕死吗?

当然怕!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人不怕死,哪怕嬴政也不例外,同时他也更害怕脚下这个庞大帝国后继无人!

自己勉强能看的那两个儿子,皇长子扶苏虽然有守成之君的才能,却因为崇尚儒家,被淳于越那个老匹夫带着主张分封,一直和自己对着干。

胡亥更别提了,虽然崇尚法家,可是却贪玩成性,极度容易成为权臣的傀儡。

如此这般,嬴政如何不担忧大秦的未来?

所以在知晓李斯打探疑似仙人居所的消息后,他才会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顶着王贲的反对也要匆匆赶了过来!

嬴政怀着激动心情进入道观,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