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9章 天之道,人之道(2 / 2)

加入书签

新的体验。

他久违地体验到了凡人之心。

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在修行已成以后,来体验非自己前世的一次经历,也是第一次体验身为凡人的经历——回溯到吴国权相那一世,根本不算体验身为凡人,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未来是修士,吴国权相那一世充其量算是“清虚通玄观妙真君”这部影片的片头。

而方伯珪这一世则不同。

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就是一个凡人。

杜祐谦试图去影响方伯珪时,都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这是一个凡人。

凡人的需求,和修士是不一样的。

凡人的梦想,追求,凡人的感官,凡人对世界的看法……都与修士不一样。

凡人行事的手段,也与修士大有不同,没有任何超自然的力量,一切只能在社会允许的框架下进行。

曾经杜祐谦以为,修士欲求天道,凡人只走人道。

他根本没必要去研究凡人之道,体察凡人之心。

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是在地球上大部分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阐述了天道与人道的不同,被地球上的修道之士奉为圭臬。

可是现在重新审视,杜祐谦的想法改变了。

他现在认为,凡人既然是天道之下所诞生的物种,凡人社会的运行规则,乃至凡人之道,也必定不能脱离天道的范畴。

所以,凡人之道,也是天道的一部分,是天道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体现,是天道的一个侧面。

凡人之心,也是天道运行下一部分规则的表现形式。

人之道,与天之道根本就不是对立的,不是并行的。

而是人之道,从属于天之道。

抱着这样的视角,去重新回头看方伯珪的这一百多年,杜祐谦觉得自己并没有虚度时间,而是有了极大的收获。

当然,有这一次体察凡人之心也就够了。

等杜祐谦调整好之后,再度施展“他年旧梦”回溯时光,选择的道标却是另一个人,一个有着灵根,且与杜祐谦有着交集的人。

杜祐谦的第一个记名弟子,渔家少年,申淼。

~~~~~~~~~~~~~~

不知是什么缘故,这一次杜祐谦终于能感知到外界时,申淼已经快十岁了。

算算日子,距离他遇见自己,也就是当时名为“邱元清”的重玄派真传弟子,并被承认为记名弟子,已经不远了。

之所以被关了这么长时间的小黑屋,比回溯到方伯珪那一世还久,杜祐谦猜测,莫不是因为申淼身具灵根的缘故?

杜祐谦开始尝试与申淼建立联系,但并不着急。

事情就有这么怪,他越是不着急,这联系反而越是轻易地建立起来了。

但杜祐谦并没有贸然开始对申淼去施加影响。

他一直等到申淼遇到了邱元清,并且最后申淼大胆地拜师,被收为记名弟子。

等邱元清离开,去寻找老猴子后,杜祐谦才对申淼说了第一句话。

“孩子,告诉老夫,今夕何年?”

~~~~~~~

在方伯珪身上印证过有效的手段,在申淼身上同样有效,只需要一点点微调。

申淼很快就对“药老”百般信服,言听计从。

并非是申淼比方伯珪蠢。

而是因为方伯珪家境优越,有太多选择的余地。

而申淼如果不想打一辈子鱼,像他父亲一样刚刚年满三十就衰老枯瘦得犹如六、七十岁的老头,他就只能听杜祐谦的。

反正,也不会更差了,不是么?

这个时代的渔民,真的是狗都不当。

但凡能有一亩三分地,他们就上岸到土里刨食了,怎么可能守着条破渔船,饥一餐,饱一餐,身上终年都弥漫着洗不去的鱼腥味。

在杜祐谦的指导下,申淼开始习武。

这是为了将来前往重玄派福地时,能够有足够的体力,以及对抗风险的能力,并不是为了要让申淼成为武学宗师。

所以申淼练得不算勤,只是以强身健体为主,这是因为他日常摄入的营养不足,若练得猛了,恐伤及身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