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7 结局(1 / 2)

加入书签

果不其然,第二盘棋于海清毫无悬念的将死了对手。  当局面变成一负一胜时,第三盘棋的胜负关键不再是最为单纯的棋力与谋略比拼,反而考验的是双方的心理素质。  于海清心理素质明显要高于对面的野路子出生的棋手。  也正如裁判所预料的那般,第三盘棋于海清很轻松的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他也顺利地进入了最后的决赛。  现在已是晚上六点,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不仅是给最后决赛的小选手们一个充足的休息时间,也是给今天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人员短暂吃饭的时间。  看着四周吃着简单晚餐的工作人员,于海清倒是楞楞的,看的有些出神。  他忽然想起了,在几年前,他们棋社里有一个较为出名的师兄。  这个师兄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他棋下的多好,而是因为他的年纪很大,学棋多年一直卡在职业棋手最低的段位。  也因此,他一直都是棋社里很多优秀学生以及老师眼里的反面教材。  而这位反面教材,在他三十岁的那年,终于也做出了决策,那就是他决定放弃他热爱半辈子的象棋,重新回社会。  作为自小就在棋社学习的师兄,他的学历也并不是很高,高中都没读完就进了棋社。  不仅如此,学棋多年的他,也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虽然他时常会帮着棋社做些杂活,偶尔客串下助教,但他也明显与这个社会脱节了。  于海清与这位师兄其实也没有太多的交集,他只是在这几年里听过不少有关于这位师兄的传闻。  据传闻所说,这位师兄,在离开棋社之后,做了几年不需要工作经验的超市收银员。又在一两年前,他所工作的超市倒闭了,他为了生存,又好像去做了搬运工。  当时听到这个传闻,于海清也好,棋社里的其他人也罢,对于这位师兄的结局几乎全是当成了一个笑话来说。  但他们也似乎忘记了,象棋这项运动,也远比其它运动更要残忍。  作为脑力运动的代表,大多数底层棋手都没有太多的选择。他不像长跑跳高这些,就算在职业赛场没有太多亮眼的表现,他们退役之后还可以选择大多与体育相关的行业。  反观象棋手和围棋手,他们在退役之后,运气好点的倒是可以从事着与象棋相关的教育培训工作。  可大多数人,最后的结局也都是不尽人意。  于海清原本并不担忧自己的未来,哪怕自己身边的人大部分都不看好他,他也依然觉得自己有着光明的未来。  他自始至终都认为象棋棋坛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大舞台。  而像他这样的慢棋手,也会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哪怕不是主角,也能做一个至关重要的配角儿。  可今天所发生的种种,就像是一颗忽然被拔掉的钉子一般,让他的信心,让他的骄傲,让他的梦想逐渐崩塌。  其实他也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摧毁了自己的梦想,也说不出来,自己为什么会怀疑自己。  但他知道,只要赢了冠军,他就能重新找回曾经的自己。  他谢绝了工作人员递来的员工餐,只是吃了几口随身携带的巧克力棒,便闭目养神了起来。  保持适量的饥饿感,不仅能够比平时更容易集中精力,也能比平时更容易提升专注度。  这是他自己摸索来的诀窍,虽然他所认为的诀窍不仅不健康,也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但他也凭借着这门诀窍,战胜了不少水平相近的对手。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傍晚七点。  于海清也终于迎来了他的决赛。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决赛的对手居然不是之前他评价很高,很有智慧的少女。  而是一个和他岁数差不多大的男孩。  这个男孩一边往嘴里塞着食物,一边匆匆的和他打着招呼。  仅仅只是这个刹那,于海清不由感觉到有股莫名的压力。  他仔细的盯着自己的对手,在脑海里搜索着相似的少年高手。  但没有一个人符合对面的外貌以及性格。  于海清是一个谨慎的人,他不会因为外貌评价一个人,反而越是看上去普通的对手,越是应该格外重视。  第一盘棋于海清选择了黑方后手,他是打算用这种方式摸清对面的棋路,然后再第二盘第三盘发力。  他的抉择明显是正确的,但同样也是冒险的,因为信心这种东西,是“此消彼长”的。  对面的信心越多,自己这边的信心也自然而然会减少。  他很清楚这个道理,也因此就算是试探,他也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实力。  仅从前盘与中盘来看,于海清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后手的他本来就是天生劣势,在加上对手所展露出来的棋力,与他相比只高不低。  能维持住现在的“平分秋色”,也属相当不易。  而对面,不仅棋力惊人,棋路也是有着说法的。  他不像很多人工智能所培养出来的棋手那样,下棋尽是怪招,反倒是布局十分工整。  是有着浓厚传统下法的影子。  而且他的基本功十分扎实,这也让于海清想起自己象棋启蒙老师曾对他反复提及的一句话,那就是象棋在中盘其实比拼的更多还是双方的基本功。  他很认同这句话,他也觉得自己的基本功应该在同龄人之中可以称之为佼佼者。  可对面的基本功比起自己来说,也丝毫不差,二人交手三个来回,棋面僵持不下。  好在对面没沉得住气,率先想用炮去轰开于海清的乌龟阵。却不料这一手完全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有破开于海清的乌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