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章 对沂王的不满写在脸上(1 / 2)

加入书签

赵与芮道,他刚刚在外面买了些少年仆人,丞相又送了八个侍女,人太多,没地方安置,所以想借用后殿的一些屋子。  俞氏听完脸色微变,她显然是个喜欢清静的人,从她身边只有两个侍女就能看出来。  魏王府已经清静了很多了,实在不想这么乱哄哄的。  但俞氏转念想想,当年赵竑也在魏王府呆了没多久,官家就判他到庆元府去了,或许,赵与芮也呆不长。  “你现在是沂王嗣子世袭沂王,按理说你才是王府的主人,王府的房子,当然可以随便任用。”俞氏说话比较慢,吐字清晰无比:“不过后院深殿,多有女眷,人如果太多,或者有其他男人,总有不便。”  “这样吧,以浣纱小院为界,东边还有十二间屋,俱给沂王使用,浣纱小院以西,暂给我们用?如何?”  赵与芮大喜,立刻做揖:“多谢母亲。”  浣纱小院就是俞氏刚刚掉下去再前面一个院,赵与芮一路过来看的清楚,以西也就这个院子几幢屋子,东面包括怀德殿,现在俞氏都给他用了。  俞氏这时又道:“浣纱小院西门当设以新门,以防有人随意进入后院。”俞氏还要求重新做个门,把两边隔开。  “母亲放心,定不会让人打扰母亲的安宁。”  俞氏又道,你买了这么多少年仆人,当严加管策,不要擅入后院。  赵与芮立刻点头,保证好好管理。  赵与芮还道,以后母亲需要什么,可以派红袖和徐氏说,与芮可以为你们办置。  红袖闻言眼睛一亮,似乎比较高兴。  以前要什么东西,都要她亲自出去办置,如果有人代劳当然最好。  俞氏也有点意外的看了他一眼,不多时,脸上挤出一丝淡淡的笑意:“沂王有心了。”  这是赵与芮第一次看到她笑,虽然只是淡淡一笑,却如同百花乍放,非常惊艳。  俞氏待人似乎非常冷淡,也不叫他与芮,而叫沂王,明显也没把他当儿子。  现在能向他笑一笑,也算不容易。  “徐氏。”赵与芮转身对外面大声道。  “沂王。”徐氏应声进来。  “以后我母亲这里有什么需要,红袖姑娘会和你联系,一切开支,由王府支度,优先办置。”  “知道了沂王。”徐氏柔声道。  红袖听着王府支度,优先办置,脸上全是高兴之色。  俞氏却不着痕迹打量了下徐氏。  徐氏很有气质,但年纪偏大,她不由微微发愣,沂王身边,怎么有这么大的女使?  再看看门外小桃,好像年纪也不小。  这沂王爱好?俞氏脸色微红。  “济国公驾到--”突然外面传来一个尖细的声音。  俞氏脸色微变。  赵与芮一脸懵,济国公?谁是济国公?还能擅入我魏王府?这气势叫的和皇帝似的?  济国公排场可比赵与芮大多了,先是进来两个宦官,各举着乌青色的华盖,明显是为了避晒,然后才是个青年的锦袍男子。  男子大概二十岁左右,身材清瘦,个子却不小,约有一米七五左右,他眼神十分尖锐,甚至有些桀骜之色。  在他身后紧跟着两个侍女,还有四个披甲执锐的卫士。  七八个人一涌而入,直接到了门外的院子。  俞氏赶紧起身,看到赵与芮一脸懵,她往前几步,走到赵与芮身侧,小声道:“是皇子赵竑。”  说完后,大概发现自己和赵与芮太近,有点不妥,脸色微红,赶紧散开。  赵与芮都没发现刚刚俞氏与自己距离极近,听俞氏提醒,才想起来是皇子赵竑来了。  赵竑于今年五月刚刚加官检校少保,封济国公。  南宋检校少保是三孤之一,工资待遇可不低。  其中钱物为每月一百五十贯。春、冬服小绫各七匹,绢各二十匹,春罗一匹,冬绵五十两。  另每月还有粮食一百石(有时可能是田,没田就折成粮石每月发放),随身一百人。  你看看,这就是有官阶和没官阶的区别。  赵与芮现在只有爵位,没官阶官位,虽然不用上朝,但待遇太差,每月才五十贯。  赵竑官阶高,待遇高,他的检校少保和济国公待遇还能重叠,收入更高,随行能带一百人。  他今天只带了十几个人出门,进入王府也就七八人。  就这样的阵仗,已经看的赵与芮眼红的不得了,关键是,赵竑现在不是太子,但所有待遇都和太子一模一样,还住在东宫。  除了没有太子的名分,赵竑其实和太子一个样。  此时俞氏也正往外走去。  赵与芮也只能赶紧跟上。  赵竑没当皇子之前,身为沂王嗣子时,也要叫俞氏一声母亲。  但现在他的母亲变成杨皇后,所以俞氏不敢怠慢,赶紧出去。  两人出去的同时,赵竑已经进入走廊,来到门口,毕竟外面太热,他也不想站在太阳下。  双方正好迎面在门槛处相遇,其他跟随都在院子里。  “赵竑见过两国夫人。”  “殿下来啦。”俞氏也道,赵竑虽然没被封为太子,但一切规格待遇和太子一样,叫声殿下完全没问题。  两人说完,表情都是怪怪的,因为没多久以前还母子相称。  赵与芮则与赵竑面面相觑。  赵竑是皇子,但嗣为皇子之后,按宋制是一步步来的,所以还没封王,现在只是济国公。  按理说,济国公要拜见沂王。  可人家是皇子,将来的太子人选,更是将来的皇帝人选。  此时郑清之、李宗勉两人也跟了进来,都在向赵与芮使眼色。  赵与芮犹豫了下,抱拳道:“拜见皇兄。”  自己先做足了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