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6章 窝阔台也有火炮了(2 / 3)

加入书签

并且觉得将来等拔都回来可以重新夺回来。

此时他的领地并不是所有牧民们愿意离开,最终到九月下旬,察合台带走了四万多户,约十六七万人,还有四十多万匹大小战马。

另有两万多户,七八万人没肯走,都继续留在领地内,投降了宋军。

察合台举族迁移的同时,沙德尔带人逐步占据各地。

十月初占据叶密立,兵锋已经接近谦谦州只有数百里。

谦谦州又叫谦州,欠欠州,欠州,地处谦河罗斯公国叶尼塞河上游上游流域。谦谦州原附属于西辽和吉利吉思。

谦谦州是蒙古人以地名对他们的称呼,秃八则是他们的自称。

当地土地肥沃,适宜耕稼,夏种秋成,不必耘锄,故除畜牧、狩猎以外,也有人经营粗放的农业,可以收获粟、麦等谷物;又出产良铁。

铁木真死后,谦谦州和吉利吉思作为一块领地由幼子拖雷及其妻唆鲁禾帖尼继承,他们常将属下不适应蒙古风土的汉人徙居到这里。

蒙古军攻金时,将四周俘虏来的工匠迁到这里,设立匠局,有的制作兵器和甲胄,有的“织绫罗锦绮”,还有屯田放牧。

这里是哈剌合林以外,蒙军最大的工匠聚集地,后勤补给基地,也是西征时的重要补给点。

宋军只要打进谦州,往西或西北是窝阔台和拔都领地,往东是拖雷的哈剌合林,宋军这时可以把蒙军一分为二,截断拔都东归的路线。

当然了,拔都东归也可以不打谦州,直接绕过。

但如果哈剌合林也被宋军占了,拔都肯定是要打谦州的。

——

时间回到元贞六年七月。

从去年十月开始,宋使多次跑往官山,与蒙军商议继续议和的事。

最终在今年四月,宋廷决定继续和蒙议和,同时答应了蒙军屈辱的条件,大宋朝与蒙古再议和五年,每年岁币为二十万,绢三十万匹,丝绸五万匹,白三十万斤。

大宋皇帝赵与芮对窝阔台自称为弟,并亲自到保州保定与窝阔台签定议和书。

大宋皇帝赵与芮愿意亲自到蒙军占据的保州面见窝阔台,可见宋朝议和的决心的赵与芮的胆量。

蒙古这边朝野哗然,很多人直接提议,到时杀死赵与芮。

连贤相耶律楚材都向窝阔台建议,如果你打算和宋朝签定新的“澶渊之盟”,宋蒙百年友好,那么不能杀,如果大汗你打算攻灭宋国,一定要杀。

耶律楚材向来是不主张以凶兵利器治国的人,都提出杀,这让窝阔台十分纠结。

七月,窝阔台来到大同,准备布署前往保州的事宜。

宋使赵珙于六月份传递了大宋皇帝赵与芮的行程,赵与芮从宋境临清坐船出发,先到蒙境沧州,再从沧州经陆路,到河间,保州。

其中水路走两天,陆路走五天。

赵与芮要求,带宋军两千护驾,马车一百辆。

窝阔台一口答应。

此次宋军深入蒙境四百多里,四周皆是蒙军占据地盘,他连赵与芮要求的两千兵马都不答应,简直显的蒙古的无能。

七月初六,窝阔台、耶律楚材等一众蒙古贵族来到易州,这里距离保州只有几十里路。

当天河北附近汉蒙诸将纷纷来到易州迎接。

现场也是将星云集,忽生孙、脱察剌、重喜、史天泽、史天安、刘黑马、萧乃台、阔阔不、按札儿、扎必力、石兴祖石天禄之子和严实、阿鲁达等尽数到场。

这些人在历史上都是灭宋的大功臣,也全部在史书上留下各种威名,可惜现在被宋军压制在河北,一直不能进入山东,目前也是相当憋屈的。

窝阔台到后,史天泽向他汇报,请大汗看蒙军的火炮演练。

窝阔台大为惊喜,也非常震奋。

蒙军当年在山东大败之后,史天泽就回来学宋军打造火炮,但一直质量奇差,打不远不耐用。

经过近十几年不停改进,蒙军终于打造了可以实战用的火炮。

当天窝阔台带诸蒙古贵族来到现场。

靶场上摆着几门蒙古打造的火炮。

蒙古的火炮采用拼接式,即把钢铁打成片后,再卷起来成炮管,然后又拼接起来,外面铁箍包裹固定,这基本就是明初的洪武大炮打造方式,也是最原始的火炮。

开始蒙古一直出问题,这种拼接不够密封,铁质较脆,容易炸膛等。

一直到改为钢质之后,他们先解决了较脆的问题,然后又加厚炮口,降低炸膛机率,为了密封,铁箍也增加了一圈。

这样的结果就是,蒙军的炮既费钢铁,又沉重无比。

而且蒙军一直没能学到宋军的黑水药,所以发射药的性能远远低于宋军火炮。

这史天泽也不敢吹牛,只能老老实实先打了几炮。

轰,轰,现场炮声轰隆,窝阔台看了几炮,还是比较满意。

蒙军的火炮打的极近,最大射程才两百多步,但已远超弓箭。

蒙军火炮速度也比较慢,打完后炮膛里全是药渣痕迹,需要细心清理,实战中,估计宋军打两炮,蒙军只能打一炮。

蒙军的炮连打四五炮就得降温,不然炮膛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