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9章 野心勃勃忽必烈(2 / 4)

加入书签

之位,也最终展开生死大战,分裂了蒙古帝国。

两兄弟分开后,忽必烈前往自己的居所。

哈林合林现在有一幢刚建立的新屋,非常汉化,与草原上其他建筑不同。

这就是忽必烈的房子。

忽必烈从小就热衷于访求前代帝王的功业逸事,尤其是喜欢听唐太宗李世民作为秦王时广延四方文学之士,讲论治道,终成大业的事迹,而且由衷钦佩,锐意模仿。

所以忽必烈是把唐太宗李世民当偶像的,可见其志不小。

此时忽必烈回到家中偏殿,很快来了一个穿汉服的人,这人不像蒙古人,也不像汉人,正是吐蕃人布鲁海牙。

布鲁海牙,西州高昌(今薪疆吐鲁番市)人,畏兀儿族,大蒙古国大臣,元初名臣廉希宪之父。

其为高昌贵族,善写国书,精于骑射,年少时归附成吉思汗,随从蒙古军西征。成为忽必烈母亲唆鲁禾帖尼的家臣,专管燕京、中山路军民匠户。

这布鲁海牙目前管理大蒙古燕京和中山两路的匠户,包括哈林合林的匠户。

哈林合林这里有几万匠户,是蒙古的大本营和匠户集中地。

布鲁海牙精通汉史,忽必烈的汉语就是他教的,汉学历史也是向他所学。

而且在拖雷去世前,布鲁海牙一直在燕京,对大宋朝现状也比较了解。

布鲁海牙进来拜见忽必烈,然后就问:“今天是不是还是继续讲唐太宗李世民?”

手中已经拿起一卷古书。

忽必烈愣了下,突然摇摇头:“老师能不能替我讲讲赵与芮?”

“?”布鲁海牙立刻愣住了。

忽必烈反应过来,怕布鲁海牙也对赵与芮不怎么了解。

“听说长胡子(耶律楚材)对其有研究,不如我写封信过去?”布鲁海牙问。

忽必烈想了想,点头道:“甚好。”

然后又赶紧回了句:“我希望对赵与芮的事,知道的越多越好。”

--------

元贞元年九月,赵与芮在位九年多,历经多次大战,终于逼和了蒙古。

正如窝阔台和察合台所说的那样,大宋虽然占据上风,但赵与芮也是有苦说不出。

他在位之后,在内巩固王权,打击地主,对外训练军队,拓展国土,可谓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就他登基前的南宋模样,换成李世民,刘秀,赢政,朱元璋都不好使。

你让这些历史大帝们从赵与芮登基时间开始,照样干不过蒙古,都得跪。

首先他们国内的问题就处理不好。

李世民也好,刘秀也好,朱元璋、秦始皇也好,都不会像赵与芮那样搞定国内地主,完成打土豪分田地。

首先他们古人那套行事方法,不如赵与芮有用,老朱杀贪官算狠的了,但也没有用,只靠杀是不行的。

赵与芮也靠杀,动不动还诛全家,但更需要靠合理的制度来管理。

李世民刘秀那时代的田都是集中在地主手上,老朱分了部份给了军户,大部分给勋贵,而最终属于军户们的还是被长官和勋贵官员们吞并。

赵与芮则优先大部分给当兵的,征招新兵不减税,各种制度办法,鼓励保障军队士气。

抓住了军队之后,你在前面能打胜仗,国内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

你换成老李老朱他们,就算能同样能抓住权力,得到军权,但你带着南宋以前这种兵马出去打蒙古不一定能打胜仗,你一旦打输了,国内各种问题就要出来。

所以赵与芮虽然占了上风,但压力也挺大的,如今赶紧议和,正好继续稳定国内统治。

想稳定国内统治,其实就是简单几点。

一是要保证粮食产量,不能大面积闹饥荒,这点赵与芮做的不错,应该说南宋的基础好,也是历代王朝最重视水利基础设施的王朝。

赵与芮在南宋的基础上面,加大水利建设,更学隋朝大量建仓屯粮,丰收年就屯粮,缺收年从占城,日本等国收购粮食继续屯,从而保证他登基这几年,国内各地粮仓丰满,没有灾荒,这样国内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第二是保障官员军队饷银,老朱的大明就死在缺钱上面,任何哪个王朝,缺钱都不行,没钱谁替你卖命?

赵与芮前期靠白糖,中期靠商税,目前商税还没有波及各行各业,只在最赚钱的堵场和红楼等少数行业,加上大开海贸,这才让大宋朝廷不缺钱。

你换成老朱,老刘,老朱,老赢这几个,四人都能海禁,仅这块,他们就未必能把南宋财政搞上去。

现在九年下来,赵与芮的大宋王朝不缺粮,不缺钱,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人。

现在攻灭金国占据西夏之后,还有更多的田需要百姓去屯种,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驻守兵马。

移民虽然可以,效率慢不说,还消耗朝廷资源,所以赵与芮只能拼命想办法让大伙赶紧生,多生点。

而想安居乐业,必然要有太平的环境。

暂时的停战,也给赵与芮喘了口气的时间。

他又可以整顿国内,训练兵马,屯种粮田,扩建水利,做大海贸,稳步提升国力。

十月份,朝廷刚刚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