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9章 驱使百姓在前(1 / 4)

加入书签

“从时间上看,如果察合台没进来,孟瑛应该已经打掉肃州,如果察合台进来了,孟瑛应该要和察合台干起来”

“阔端这个时候回去,有机会赶上,孟瑛野战肯定挡不住,只能守城。”

曹友闻立刻道:“他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我们去打中兴府。”

曹友闻认为,孟瑛野战肯定打不过察合台和阔端,但可以守城,也可以沿原路逃回吐蕃。

而他们要是打下中兴府,整个西夏都会震动,蒙军肯定无法接受。

但中兴府可是相当难打的,不但是西夏第一坚城,即便和两宋诸多大城比起来,也没几個比的上的,因为中兴府从来没有被攻破过,西夏亡国也是因为被逼投降,而不是被攻破。

果然,川军大将田燧立刻发出疑问:“中兴府城易守难攻,蒙军数次攻打中兴府,最后一次集中近二十多万人打了大半年都没打下来。”

宋军这次连民夫才八万多人,当然夏州城有数万百姓,也能充为民夫。

孟珙眼中闪过一丝狠色:“陛下说了,和蒙古人打一定得用狠招。”

“只要破了中兴府,阔端就不敢呆在西夏了。”

孟珙来之前,已经和皇帝赵与芮商讨过如何攻破中兴府,还是有较大的把握破中兴府。

“来人,上图。”孟珙突然又叫。

部下又拿了张图上来,孟珙把图往城头铺天,据说是皇帝陛下亲自画的,诸将定睛一看,我去,这画的什么东西?

赵与芮这画,放古代人眼里就和咱们成年人看婴儿画图差不多。

但好在他画的还算清晰,到处都有标记,众人依稀看的出画的是什么。

宋军在这边看皇帝的大作,另一边蒙军已经准备出营了。

不一会,对面赵迪带兵做出进攻之态,孟珙也立刻下令出营准备迎敌。

蒙军以少量轻骑上前,很远就掠射,都不敢进宋军神臂弓距离,明显有故意骚敌之意。

孟珙知道蒙军主力走了,也不着急,先等着自家哨骑,因为他也派了大量哨骑去查看蒙军主力。

蒙宋两军都有默契的在城下摸鱼,后排还有宋军在休息。

双方来回拖了半个时辰,赵迪也知道宋军在摸鱼了。

他看出宋军怕是猜到他们主力要走,但孟珙没反应,赵迪自然也不主动去招惹宋军。

上午蒙军攻了有一个多时辰,鸣金后撤。

双方上午几乎没打,都在拖时间。

下午时,城外有哨骑陆续回来,说蒙军主力四五万骑已经离开夏州数十里外,宋军约有两百哨骑分成十队,在四面八方远远跟着。

孟珙让哨骑们继续跟着,一直跟到五百里外再回,并每天从大营里派出一百骑去前面轮换,同时保持联络。

当天下午,孟珙让人让夏州城中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包括工匠,郎中等男女全部迁出城,带上各种工具,马车,集中所有能用的布袋,推车,马骡,各家各户中的油。

夏州城四五万人,最后被宋军迁出城三万有余。

于是蒙军从下午开始,陆续看到有大量的夏州城百姓出营,宋军下午休战,专门从城中驱赶百姓。

初六一大早,宋军将这些人十人一组,以长绳捆好,前面后面及两翼,各安排了上万蒙古牧民,宋军执兵器在后退驱使,让百姓们走在最外围。

有百姓试图逃,宋军只需射杀或射倒其中一个,另九人就很难再逃。

而这些人的家属俱被押在阵中,蒙军牧民更不敢跑。

另有两万多夏州牧民们推着他们自己的马车,马骡,带着各种物资在宋军包围中往前移。

宋军八万多加三万多蒙古百姓,十几万人,带着十几万马、骡,上万马车,几十万牛羊连绵十几里往中兴府去。

宋军离开夏州城时,赵迪看呆了。

本来他还想派蒙军上去掠射骚扰,结果一看前面左右全是蒙古人自己的百姓,宋军像乌龟似的躲夏州百姓后面。

赵迪和奥屯保和、阿剌都力三员大将是目瞪口呆啊。

大宋天朝上国礼仪之邦,深入人心,没想到居然干出这种事?

宋军驱使百姓在前,让赵迪非常头痛。

赵迪这人本身是蒙军中的异类,不参与屠城,不掠夺百姓,抛开他投降蒙古的事不说,这人在蒙宋时期,也能称声名将良将。

现在宋军驱百姓在前,他们擅用的风筝和搔扰战术就完全无用了。

阔端之前要求,只要宋军敢走,就让他一路骚扰风筝宋军,让宋军疲惫不堪,穷于应付,最后,必然崩溃。

现在宋军驱使蒙古百姓在前,充为人肉箭盾,赵迪直接傻了。

三员大将中,只有契丹人阿剌都力不以为然,他多次要求赵迪派兵上去,先射杀百姓,再射宋军,从而延缓宋军行军,让宋军寸步难行。

又说宋军连绵十几里,可以从中间把宋军冲成几段。

赵迪坚决不同意。

首先他们看不到宋军内部什么样,而且宋军有大量马车,虽然看起来阵形很长,可同样很宽,你冲进去可能自己就寸步难行了,里面全是马车,到时反过来被宋军从四面八方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