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2章 地主家的如数奉还,百姓家的三七分帐(2 / 2)

加入书签

各固定位置。

据说少年们都是临安城中皇帝亲军的家属,基本全是军将们的儿子,侄子等。

朝廷皇城司专门办这个事,少年们谁去跑一趟,转一圈,叫一叫,再张贴个公告,就给五十文钱,很多少年愿意干。

刷,赵汝述当时脸就涨的通红。

这赵汝至正是和他一样,且是同辈的南宋宗室,论辈份还是皇帝赵与芮叔叔。

“陛下连---”宗室也斩了?梁成大刚刚想说的话,又吞了进去。

他不由想到前几个月,丽正门事件里,被诛全家的聂子述他们。

好死不如赖活吧,现在生活还过的去,总比被诛全家好吧?

这么想想,梁成大刚刚有些激动的心情,又平息下来。

千万不能和皇帝对着干?梁成大心中暗暗想着。

“江东也开始了?”赵汝述涨红脸,一脸不可思议。

信州在江南东路,原本赵范到江南任制置使时,就已经在江南为试点,但当时主要在后世的江南,即建康附近,包括苏常等地。

从今年开始,继福建之后,赵范规模已经扩散到整个两江路,即包括后世的江西、安徽等地。

梁成大不由颤声道:“临安府恐怕也快了。”

临安府一直没开始,皇帝应该是大家处理粮田的时间。

好在他们两人已经处理了,虽然不甘心,但总算提前搞定。

“赵御史,去存钱不?”这时梁成大问赵汝述。

门对面不远处就是四海钱庄,另一边是龙腾钱庄,梁成大刚刚拿了部份定金,想先存起来。

赵汝述也拿了部份定金,回头看看两跟班,有些纠结还要不要存,因为他感觉龙腾钱庄要跑路了,可也不能乱说。

“我不存了,留点钱在家里用用,我几个商铺还是要用到钱的。”赵汝述道。

“哦。”梁成大一脸可惜,好像赵汝述损失了一个亿似的,他也不多说,当即抱拳:“那下官去存钱了,哈哈。”向赵汝述告辞,乐巅巅的转身而去。

赵汝述直接带着钱回家,走到半路上时,突然看到街边又有少年在跑,一边跑一边叫。

“官田召收佃户,田租三成,数量有限,先到先得,皇城司锦衣卫衙门报名。”

“田租三成,田租三成,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皇城司锦衣卫,田租三成,先到先得。”

少年们顶着大太阳满街跑,跑完后,就分别到临安人最多的地方且明显的建筑去贴公告。

很多商铺的墙壁,红楼的墙壁都被贴了,大伙也没办法。

赵汝述脸色大变,站原地片刻之后,突然跺脚,皇帝这招高啊。

临安城现在正在卖田,比如像他赵汝述的一千多亩田卖掉后,原本种他田的佃户怎么办?佃户们要生存啊?

皇帝这时推出官田召佃户,立刻稳定了佃户们的心态,不但如此,而且还影响到他余下佃户的心态。

两宋早期无论官田也好,地主家的田也好,田租都是一半起。

地主和官方如果提供牛和工具,田租还要更高。

到南宋后期时,田租基本达到三分之二左右,佃户们还得担负税收,交上田租和税收后,有的勉强能生活,有的连生活都不够,过的相当之苦。

皇帝这几年查抄了无数粮田,都充为官田,现在推出三成田租,赵汝述可以想像,未来将影响到全国所有佃户。

这下他更加确定,自己卖田卖的对。

他不由扭过头,身后正跟着两仆人,都是帮他家种田的佃户。

此时两人呆呆看着少年们跑走的方向,很显然,刚刚朝廷官田三成田租的消息,已经震憾到他们。

赵汝述甚至怀疑这两人回家后,就可能跑去锦衣卫。

他也很果断,立刻咬牙道:“本官要紧跟朝廷政策行事,从今天开始,你们的田租,也降为三成。”

“多谢老爷。”两佃户简直喜出望外。

却没想下一刻,有个佃户,居然小心翼翼的道:“老爷,自从当今陛下登基后,对百姓是越来越好了呀。”

“。。”赵汝述不可思议的瞪着佃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