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94章 反杀纪录!真的只让曰本队开心了十分钟(1 / 2)

加入书签

其实杨剑也很想要问一下李韬为什么这么惊讶,但现在还在比赛中,只能先忍住,等比赛结束再问。 可他不知道的事,现在整个泰国队和曰本队的教练组,全都……快要炸了锅。 下压式“七宗罪”,他们为什么……一个都没有触发? 这……不科学啊。 不是说亚洲人用下压式必然有“七宗罪”吗? 泰国也没有逃过这个命运啊。 要不然曰本队这边,怎么会这么自信满满。 因为在他们的心里,下压式就是亚洲人不应该训练的交接方式,只有他们的“曰式改良上挑”才是最好的交接方式。全亚洲,要学习,也要学习他们的技术动作。。 和以前几十年都以曰本短跑队的理论,马首是瞻,一個样。 但现在,有人挑战了他们的绝对常识和绝对权威。 苏神拿到交接棒后,整个人比以前更快了,以前的立棒式是最保守的一种交接棒形式,现在全都换成了下压式,他的交接速度,也比以前,快了更多。 整个人几乎是……“轰”的一下,就整个窜了出去。 在亚洲各国交接棒还在大幅度降速和停滞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这种水平,这还怎么玩? 完全是吊打了。 砰、砰、砰、砰、砰。 苏神这个地方疯狂拉开距离。 别人还在交接减速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亚高速冲了出去,等人家把速度才加起来,他已经冲出了老远。这,就是未来接力赛无数队伍都在攻克的难关。 交接技术做得好,很可能让你击败百米硬实力远超自己的队伍。 苏神进入弯道上弯道,拉开了一米。 砰、砰、砰、砰、砰。 “弯道六秒爆发”,又拉开了一截。 砰、砰、砰、砰、砰。 下弯道又拉开了一截。 出弯又又又拉开了一截。 整个第三棒快要跑完,苏神起码扩大了三米以上的优势。 就这,你可以看到,苏神连“痛苦面具”都没有带,整个人轻松写意,就领先了这么多。 关键的地方又来了。 曰本队和泰国队他们,又开始盯着种花家这边的交接区,这里是赵昊焕和苏神交接棒的地方。 但凡做过一点功课那你都该知道,种花家的接力区,最强的就是三四棒。 也就是赵昊焕和苏神两个人。 这两棒帮他们创造了太多的奇迹,那么这一次亚运会呢? 苏神看到赵昊焕已经默契的启动,这两人的默契度就比其余人好太多了,基本都不用苏神引导,赵昊焕会自己寻找最佳的契合点。 赵昊焕启动前扫了苏神的位置一眼,开始启动,越跑越快,但是又没有超过苏神太多,两个人都在一个合理的位置进行同步移动,让苏神可以慢慢靠近。 保证在第三区进行交接。 这就需要大量的训练和默契了,不是几个技术就可以解决的。 太猛了。 苏神看到前面的赵昊焕,计算距离,五米,四米,三米,二米…… 这个时候赵昊焕的手,也适时伸出,角度不偏不倚,正好让苏神可以把接力棒轻松下压到他的手掌心中。 一米。 “狗焕,接!!!” 赵昊焕手指一碰到接力棒,立刻就熟练地握紧,然后苏神的速度开始下降,目送他一骑绝尘而去。 知道未来牙买加鲍威尔的接力体验吗? 那么,现在赵昊焕,也正在亚洲拿到了一张体验卡。 砰、砰、砰、砰、砰。 “赵昊焕启动,交接……完成!” “赵昊焕速度加起来,继续往前,他的后程是亚洲最强之一,这个距离,已经不可能有人追得上他。就看赵昊焕自己想要跑多少。”在杨剑的解说声中,真正的内行人,已经是全部都瞪大了双眼。 赵昊焕和苏神这一下……比刚刚前面两个交接区,还要吓人。 交接越顺利,接力棒移动的过程也就降速越少,停滞越低,保持速度的能力越快。 如果全程把人隐形,只看接力棒,就是这样的一个模式。 所以交接做好了,每一次都会让你,拉开对手一大截。 交接越好,拉开的距离,就越大。 卧槽。 国内一些观众看着,忍不住口吐芬芳。 因为赵昊焕这一把出去,优势已经大到了没边的程度。 这多少米了?谷拄 拉开了第二八米九米还是十米? 拉开了最后几名,那更不要说了,已经是十几米的距离。 疯了啊。 这个视觉效果,比曰本队刚刚,还要夸张,还要恐怖。 一些有经验的观众,已经是下意识扫了一眼时间。 特么的,这才刚刚过了38秒,他就已经跑了这么多了? 这一枪怕不是要…… 赵昊焕并没有全力去冲,就是保持一个身体可以轻易消化承受的力度,冲刺着。 反正自己的身边。 空无一人。 阿萨法.鲍威尔的快乐,赵昊焕在亚洲,是绝对可以享受到了。 “赵昊焕冲刺,他没有压线,就这样顺势冲过了终点线。” “我的天啊,成绩是……38.50s???” “38.50s???” 这话一出来,杨剑自己都有点不相信了,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也是专业的体育解说,怎么可能不知道基本的田径信息。38.50s,什么概念?苏神他们上次雅典世界杯创下的纪录,也就是38.40s。 但那是四个最强阵容跑出来的,而且是全力冲刺,这一看就……没有全力冲刺。 起码最后两棒,种花家还有一定保留。 最后时间修正到了38.51s,可也依然吓死个人。 “38.51s……”李韬已经看着这个数字,有点说不出话,没有谁比他更清楚这个成绩的含量有多重。如果预赛这么拼命跑,肯定是“弱智行为”,但是如果看慢镜头就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