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25章 决赛名额不够分肿么办(1 / 2)

加入书签

“是的,放心吧,爸妈,我考的应该还行,感觉还不错。” 给父母报完考试平安后,又给林燕芳家里拨了一个,林燕芳接过来就问苏神考得怎么样。 那模样那语气,真是比她自己考试还要紧张。 看起来在这个时代这个年纪,高考对于学生们来说,还是一个相当相当,有压迫力的词。 听着小丫头小银临般的声音,苏神笑着说道:“芳学妹,还是那句话……我在暨大等你。” “到时候你可不要忘记叫我一声苏学长哦。” 听到这个话后,林燕芳是又松了一口气又觉得这个苏神真是出去多了,变得越来越“讨打”,娇嗔了一句:“我偏不!” 然后两个人说了几句玩笑话,就挂断了电话。 各自恢复了各自该有的生活。 苏神一回到二沙岛,立刻被无数人围攻。 “好啊,小添,你居然抛下我们自己就跑去考试了?说说看,考的什么样?有把握吗?” “小添,就你这个脑袋,应该是要去帝都体育大学之类的了?” “高考怎么样?我觉得我还是走单招特招的路子吧,高考这个对于我来说太难了,我一考试就头疼。” 对于这些问题,对于这些熟悉的队员,苏神一一笑着回答了一遍。 听到苏神说考试问题不大,每个人都表示“羡慕嫉妒恨”。 作为一个运动员,还是高水平运动员,你说这个“考试问题不大”拉仇恨的程度可远比你说一句“比赛问题不大”拉仇恨的程度大多了。 但是听到苏神居然没有选择去帝都,不是帝都体育大学也不是水木大学,每个人都表示几分惊讶。零几年的时候,就算是搞体育的,也对于帝都这几个大学,表示无限的向往。 回想一下,这年头多少学生,甭管成绩好坏,都说过我要读清北大学之类的豪言壮语。 即便有些明显只是玩笑话,却也代表了在这个时代的学生心目中,能去那边,完全是同辈无敌的象征,简直是家里可以吹牛逼吹到爆的资本。 “为什么选择暨大啊?”当湖凯他们问道这个问题时,苏神想也没想,道:“因为近呐。” 湖凯:…… 众人:…… 你妹,你以为你是流川枫啊。 而且流川枫那是高中,你这是大学! 不过有了苏神在这里做榜样,已经没有一个人敢停下脚步,生怕自己被其余的人,一不小心就给反超了过去。到时候,这个团队气氛如此良好的地方,可能就没有自己的位置了。 那可就亏大了。 又过了一周,大家都在宁德雹的带队下,飞去了魔都。 一过来,大家就看到了宣传的气氛。 以往来说,即便是田径大奖赛的总决赛,也没有多少宣传,这年头大家对于这个根本没有多少兴趣,甚至很多人活了一辈子,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个比赛存在。其比赛的热度,还不如城市运动员,只是个在圈子内比来比去的活动。 但这次明显不同。 大家的比赛热情起来了,因为电视宣传和大家的亚洲级成绩,让很多田径迷,起码都有了想要看看的兴趣。加上刘祥刘飞人也参加了这场比赛,为了后面出国比赛热身,也是为了前段时间受伤的身体,做一个小测试。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刘祥身体已经开始渐渐出现了各种小问题。 日积月累的训练和比赛,加上大量的商业活动,这让他根本就缓不下来一口气。 可前面也说过了,刘祥是个硬气人儿。 所以只要他还有口气,他就绝对不会轻易叫苦叫累,那么他一定会拼到自己的身体拼不了为止。 关键是,现在刘祥还真把这个“六秒定律”和他的110米跨栏结合在了一起。 这其实不是什么稀奇事。 在国外其实也这么做了,只是110米跨栏的技术热度,远远不如100米技术热度。 110米栏在国内爆火,那只是因为刘祥,仅此而已。 甚至可以这么讲,110米栏的技术更新和创造速度,远远不如100米。 那句话,短跑是田径的王冠,100米跑是短跑王冠上的明珠,不是瞎扯淡的话。 这都是依靠热度和国际上的重视程度来判断。 因此,苏神可以告诉他这些,也让刘祥提前开始进行技术融合和体系改进。 可怜刘祥刘飞人,一辈子都是依靠自己的天赋在跑,真正的科学体系,一直到退役也没有接触到多少。尤其是运动衣和超级跑鞋,都没有吃到什么加成,理念就更差了,如果给他这样的超人从小科学性训练,各种跑步方式都融入。 苏神丝毫不怀疑,打破12.80,对于他来说,根本不是事。 不过刘祥显然还是没有进行身体素质的基础提高,这也没有办法,对面的教练团都是自诩世界冠军教练团,在已经是第一的情况下,基本上是很难听进去劝。 因此刘祥的身材和肌肉状态,一辈子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从没有变成“魔鬼精肉人”过。 可其实强大的肌肉和力量,也可以让他的身体耐亣操性提升,增加身体上限,打破成绩上限,可惜没如果…… 但即便是把苏神教给他的这几个“理论”和“方法”一用一融合,刘祥还是感觉自己的整体实力,出现了一个向上提升。以前虽然都是在研究跨栏的节奏和技术,这个他们很有自信,当然也可能是刘祥自己就天生跨栏节奏感,天下无双。所以在跑步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个天下无双的节奏感,把纯粹的跑步劣势追回来。 然而…… 从来都没有听过,刘祥从强化自己的纯粹跑动速度入手。 事实上,对于他这个级别的人来说,偶尔增加一些其余的辅助项目训练,是个打破天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