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4章 不务正业5000)(1 / 3)

加入书签

孙爱国赶紧的去催厂房了,现在这个时间段已经可以大干快上了,这个时候厂房就一层,虽然说修建不是问题,但是基本都是人力,后世的什么搅拌车,天泵等等的都还没有,就连塔吊也没有,当然也不需要塔吊。

刘海这边一边琢磨六缸柴油机,一边等着李大力几人制作船用推进器,平板卡车搞运输也是可以的,两边留下插栏板的位置。

这个时候运输肯定要有栏板,你要没有,信不信到地方都没有了。

路上都给你弄没有了,现在司机出门都带枪的,距离旧社会还没几年,很多地方你跟他说法律,还不如当地族长一句话管用,法制社会那是在很多年之后。

因为战争原因,各个地方喜欢抱团取暖,一个地方一个姓那就是得听族长的,京都周围好一些,其他地方伱要从俺们这里过,不得拿几个?不然信不信弄死你丫的。

刘海在忙的时候,朱海洋的同学周明成找到了朱老师。

“海洋,看看这个。”周明成拿着一份资料给朱海洋。

朱海洋仔细一看,惊讶的问道:“这就汇报上来了?”

“嗯,他们打电话没多久,就上报上来了,现在部里面专家已经连夜赶到那边了,这次红薯与土豆高产项目,多半是成了。”周明成有些激动,因为这个发现是自己发现的,一旦成了,那就是有功之人。

“海洋,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周明成急眼了。

——————————————

其实刘海想多了,在这个大吹风的时代,,一百斤一个的红薯。

而且红薯基本不选地,山地,坡地,适应性广。

“四驱部队用好,另外川藏线也用的比较好吧?”

原来孙爱国打听了一下,发现咱们现在已经有鱼雷艇了,速度最高可以达到42节,虽然比刘海说的要慢一些,但是已经足够快了,原本的想法就有些落空了。

“嗯,也许是刘海同志以前种地的吧,没想到下半年,这地里面有一部分红薯,土豆格外的好,刘海同志就找他老师问问,他老师就找了农学院的同学,挖的时候我还亲自上手了,那个时候正好是手扶拖拉机出来,就用那个拖拉机把红薯土豆翻出来。”

因为冬季只有在这南边部分地方可以种植红薯,其余的地方种植不行,就这样这边冬季都有点没挺过去。

农业部的领导见了一机部领导,不免调侃一番:“你们那个摩托车厂居然把手都伸到我这边来了。”

“加空调吗?”

“去年你们请一个农学院的老师去挖红薯?”领导提示了一下。

“好吧。”

专家们忙碌了好几天,结果出来了,试验田单红薯就达到了接近8000斤,算上藤蔓什么的万斤(现代大田管理的好,气候好,最高可以达到一万斤,农作物受到气候影响很大。)

农户种植的就要低一些了,红薯只有6000斤,加上藤蔓有接近八千斤了。

“这不是要两个变速箱?”

当初刘海在种植的时候弄了一个头,一部分航母的,一部分正常的,一块地里面就一片红薯土豆特别好,其余的都一般,不然怎么对比?

“4.2四驱搞一个,你看怎么样?”

“平原6.2米长的货箱没问题,但是厂长,您要考虑道路问题,转弯半径。”刘海比划了一下说道。

红薯藤可不会丢弃,一旦验收通过,这些会送到各个省市,可以从南到北种植,六月份在北方种植,九月底就可以收获

以后说起来,谁知道啊,我又不懂种植,我就是开荒种植呢?

“是的,其实很多良种都是从大田里面选出来的,换了别人也许就好奇一下子,其实咱们北方种这个品种很好吃,去年收了红薯我们就煮来吃了。”周明成点点头说道。

晚上刘海来上课,朱海洋这么一说,刘海就开口说道:“老师,我能有什么功劳,我就是看里面一部分长的好一些而已。”

后世土豆在大西北种植的不少,那边很多人也是以土豆为主食,其余的粮食看天收,丰收的时候下大雪还在收粮食,年成不好的时候颗粒无收,后世很多商人从西南,中原地区拉一车红薯到大西北换土豆,一斤红薯换好几斤土豆,靠这个发财的。

“可以是可以。”

微耕机一般是8马力的单缸柴油机,在现代农村,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山区很受欢迎,只要不是台阶,人走的路都可以走。

“就4.2米,到时候按照需求可以在后面加拖挂。”细细的思考了一下,刘海还是采用了4.2米,这样大部分山区什么也不怕了,至于平原什么的,后面加一个拖挂就是了。

几分钟之后,眼泪汪汪的孙爱国才开口说道:“怎么可能,两万斤啊,不是两千斤。”

“产量很高啊,周围村子种植的怎么样?”部里面专家也知道试验田与农户种植的有差距。

轧钢厂以前感觉没面子,但是过了一个肥年,巴不得厂子合并过去呢,现在食堂三天两头也有肉吃了。

部里面的专家验收之后,就形成了文字报告,直接送到了部里面领导面前,毕竟土豆这些要送到大西北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